CEO與手風琴手有何相似之處

2010年,惠普以23.5億美元收購一家數(shù)據(jù)儲存公司3PAR。同年,惠普以12億美元收購一家智能手機生產(chǎn)商Palm公司。

2011年,惠普以111億美元收購一家英國軟件公司Autonomy。

2009年,惠普以27億美元收購了一家互動網(wǎng)絡體系傳動裝置的生產(chǎn)商,3Com公司。

長期來看,二元定律

2008年,惠普以139億美元收購電子數(shù)據(jù)系統(tǒng)公司(ElectronicDataSystems)。

看看智能手機市場。去年,三星的全球市場占比是31%,iPhone全球市場占比是15%。

與被分拆出去的Agilent技術公司相比,后者同期的凈利潤率達到15.2%。顯然,"更靈活、更專注"有其巨大的優(yōu)勢。

再來一次

沒錯,公司擴張。

"我被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'H-P是什么'。"MegWhitman最近說,"這是一個傳播問題。"

2006年,惠普以45億美元收購了一家以色列軟件公司,水星交互公司(MercuryInteractive)。

2003年,惠普以30億美元收購了寶潔的IT業(yè)務部門。同年,在一個新聞發(fā)布會上,當時的CEOCarlyFiorina介紹了158個新產(chǎn)品及3億美元的推廣預算。(看看蘋果公司在推出三個新產(chǎn)品iPod、iPhone和iPad時是怎么做的。)

當然,歸咎于營銷人員沒能解決公司的傳播問題,而不是歸咎于管理層把公司膨脹到如此混亂的局面,以致無法傳播。

第三大的智能手機品牌市場占比僅為5%。人人都知道智能手機市場的兩大領先品牌是誰,卻沒人知道這個第三品牌是什么。

當你看著這些數(shù)字時,你就會明白為什么惠普公司憂慮重重。在過去10年間,公司的稅后凈利潤率只有4%。

這并不是惠普第一次進行業(yè)務分拆。15年之前,惠普公司將它的測試和測量設備業(yè)務分拆出來成立了一個叫做"安捷倫科技"的公司(Agilent),這個名字從agility(譯注:意為靈活性)變形而來。

此后,HP公司一直在做什么?

2007年,惠普以16億美元收購一家計算機軟件公司Opsware。

2012年,戴爾以24億美元收購一家管理系統(tǒng)和安全軟件的供應商QuestSoftware。

戴爾曾經(jīng)有一個強大的品牌定位。直銷商務計算機。我認為,是這個強大的定位使戴爾成為2003年至2006年的全球最大個人計算機生產(chǎn)商。

大量的其他智能手機品牌正在爭奪市場份額。來自北美的黑莓和摩托羅拉。還有來自亞洲的LG、華為、聯(lián)想、小米。然而,這些品牌都迷失在三星和iPhone這兩個市場領先品牌身后的一陣塵土中。

在過去6年中,戴爾共耗資180億美元完成40項收購,包括以下三大收購案。

擴張,收縮,重復。只是當CEO們拉出一個刺耳的音符時,他們會歸咎于營銷。

與其向多個方向進行擴張,為何戴爾不聚焦于個人計算機業(yè)務,并用大量的廣告鞏固其在個人計算機領域的領先地位?就像三星不斷鞏固其全球智能手機領域的領先地位一樣。

2008年,戴爾以14億美元收購了一家存儲區(qū)域網(wǎng)絡系統(tǒng)生產(chǎn)商EqualLogic。

2006年,那時的戴爾是個人計算機生產(chǎn)商的領導者,但其市場占比只有16%。遲早,你會看到個人計算機市場將由兩個主要品牌主導。

相似的路徑

這些收購并沒有給戴爾很大利益,自2007年公司實現(xiàn)611億銷售額之后一直左右搖擺。2012年,戴爾私有化前一年,銷售額下滑到569億美元。戴爾是什么?誰知道呢?

2009年,戴爾以39億美元收購一家IT服務供應商PerotSystems。

2001年,惠普以250億美元收購了康柏計算機公司

惠普計劃進行業(yè)務分拆,將PC和打印機業(yè)務從它的硬件和服務業(yè)務中獨立出來。根據(jù)CEOMegWhitman的說法,這兩個新公司都將"更靈活、更專注"。

顯然,現(xiàn)在是分拆公司并開始新一輪收購的時候了。就像一個手風琴手,惠普公司定期地擴張和收縮業(yè)務。定位理論之父艾來談一談CEO與手風琴手有何相似之處。

你可以確定的是,從長期來看,每個主要的品類就將由兩個品牌主導??蓸分械目煽诳蓸泛桶偈驴蓸贰k姵刂械慕鸢酝鹾蛣帕?。牙膏中的高露潔和佳潔士。家居連鎖店中的得寶和勞氏。連鎖零售業(yè)中的沃爾瑪和塔吉特??爝f物流中的UPS和聯(lián)邦快遞。飛機中的波音和空中巴士。

這九次主要收購一共耗資644億美元。除此之外,惠普在15年時間里另外還完成58項收購。(還不算2014年,惠普在分拆出Agilent公司后僅實現(xiàn)494億美元的凈收益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