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眾傳媒董事局主席江南春:分眾傳媒的定位思
這個時候我們就想,在徐家匯做一個牌子,等著人來這是一種想法。但,我們認為追著消費者生活軌跡走的話可能有機會。
以下為分眾傳媒董事局主席江南春先生現場演講實錄整理。(有刪節(jié))
分眾傳媒董事局主席江南春:
品類名:生活圈媒體or電梯媒體?
第一,品類聚焦,讓自己變得更簡單更清晰,“生活圈媒體”這個成本太高,我們把分眾定義成“電梯媒體”,在品類上把自己變簡單。
我們重新思考,怎么去看分眾,分眾是誰?
分眾傳媒的定位理論思考與實踐
過去五年,中國媒體市場發(fā)生了巨大的改變,媒體“粉塵化”時代來臨。我用兩句話總結過去五年中國媒體業(yè)的改變,第一句話“主流人群基本上不太看電視了”。第二句話“主流人群基本都在看互聯網了”。其實在互聯網上,消費者不太看廣告,互聯網的收視時間在過去五年時間一路發(fā)展起來已經超過了傳統媒體的收視總和。
當時所有媒體都是以內容為王,好的內容吸引人們的注意力,后來我說我們做一個沒有內容的媒體,我們做渠道為王,走了反方向的思路。
桔禾邦先生講的第一個非常重要的詞就是:對立。
當時我們創(chuàng)業(yè)的時候,電視報紙是國家的,不能做。雜志生意很小,沒什么可做。所以當時我們去做戶外,當時戶外的核心位置在徐家匯、外灘、淮海路,只要是有位置都被廣告占了,你無路可走。
聽了桔禾邦先生精彩的演講,深受啟發(fā),讓我回憶起14年前創(chuàng)業(yè)之初的想法。
分眾創(chuàng)業(yè)時期的戰(zhàn)略:對著干
有一次我跟一位著名的企業(yè)家交換名片的時候,他知道我是誰,但是拿到名片轉身一看“中國最大的生活圈媒體”,回頭問我,你到底是干什么的?當時我就覺得,分眾把整個定位變得很虛幻,我們沒有聚焦到可感知、可連接的物體當中。所以最后我把這個東西改回來了,我說分眾是“中國最大的電梯媒體集團”。
第二,獨占性,電梯媒體在分眾來說具有獨占性和排他性,它更好的對品類進行了定義。
#p#分頁標題#e#
在這個看法之后,如何說出分眾的差異化?有時候我們把所有分析都做完了,但是找不到那句話是什么。我后來反反復復在想,定位理論經常講它要足夠簡潔,越少的字越有穿透心智的能力,所以我當時寫了“引爆主流投分眾”。
我們后來做的事情就是把廣告植入到消費者最日常的生活軌跡,生活場景當中,成為生活的組成部分。這符合桔禾邦先生講的對立思路,我們幾乎在每個點上都走了相反的思路。
因為,分眾是圍繞消費者生活圈展開,從公寓樓、寫字樓、賣場、影院,消費者最日常的生活圈展開。所以,在過去十年的演講當中,我都把分眾稱為“最大的生活圈媒體”。這個詞語從對立面角度來說,對手叫做“戶外媒體”,我以人的生活圈為中心做到了對立。但是這個名字很虛幻,什么叫做“生活圈媒體”,在生活當中很多的空間場景都能叫生活圈。
分眾創(chuàng)業(yè)14年來,現在是每年營收100億的公司,今天它市值走到一千億之后,我們再次問自己,我們今天的定位對嗎?我們有沒有重新梳理自己的看法?我再分析一下整個媒體市場的環(huán)境,當我們在思考定位的時候,媒體市場到底發(fā)生什么了改變?
對品類戰(zhàn)略實踐的感悟
我覺得第一個要搞清楚你是誰,我們第一個創(chuàng)業(yè)的項目,就是在辦公樓電梯口放上電視,那時候液晶電視不多。我們還有一個業(yè)務,在社區(qū)里面,是社區(qū)框架廣告。
分眾傳媒最后品牌故事就如剛才所說的中國的4億城市人口,每天2億看分眾,阿里、騰訊、滴滴等等,五千多個品牌投分眾。
所有的戶外媒體講地理位置最重要,我們當時換一個角度,不要用地理位置去思考問題,我們放到人的生活軌跡、生活空間上去看。后來分眾做了一個精準細分化的媒體,只做都市主流消費群的媒體。
當我們是一個創(chuàng)業(yè)者的時候,很重要的問題是要面對像中央電視臺等以電視為主導的時代。我們當時一個重要的思路是跟主力的公司走相反的路。
我們又在想,分眾傳媒的信任狀是什么呢?其實中國5400多個品牌投分眾,中國最頂尖的品牌,在中國TOP100的品牌當中有81個品牌選擇了分眾,我覺得這是一個安全感的象征。
最后我花一分鐘講講,我們做這個定位最核心的思考是什么?
消費者到了徐家匯的時候,還會去哪里呢?一個人總要回家的,總要上班的,總要到賣場東西的,總要到電影院的,所以我們追著消費者的生活軌跡走。從這個視角去看,從人的生活軌跡看,我們發(fā)覺其實是一片空白的?;氐郊遥鐓^(qū)是每個人會路過的地方,但是是沒有廣告的。
其實,分眾是最大的電梯媒體集團,擁有一萬多部電梯,每天在中國影響2億人口,5億人次。生活圈媒體聽上去比“中國最大的電梯媒體”高大上,比較時尚,這時候我非常猶豫。我是不是要把它聚焦到電梯媒體上?
第三,重視定義品類,品類比品牌更早的進入心智,我們非常強調把自己的品牌等于一個品類,而不等于一個虛幻的東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