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認知而非物理屬性中尋找定位
盡管和其正的“大包裝”初期由于新包裝、新價格搶占了一定的市場份額,尤其是在二、三線市場,但很快便拱手讓人,因為消費者逐步清楚地意識到罐裝涼茶是主流,王老吉涼茶最正宗。僅僅改變包裝形態(tài)和大小并無法幫助和其正建立品牌認知。
三星智能手機“大屏幕”
進一步調(diào)研發(fā)現(xiàn),消費者判斷吸油煙機好壞的首要標準就是“吸力”。老板的終端導(dǎo)購也以“吸力強”介紹自己的產(chǎn)品??梢姡?ldquo;吸力”是吸油煙機在消費者心智中的重要屬性。因此,我們最終確立了老板吸油煙機“大吸力”的定位,并延續(xù)至今。
遺憾的是,純屏幕尺寸的比拼很難建立事實和認知上的差異,中高端品牌HTC、索尼等,以及低端品牌小米、華為等迅速跟進,“大屏幕”成為了智能手機的標準配置,三星很快風光不再。2014年,蘋果推出4.7英寸iPhone6和5.5英寸iPhone 6 Plus,進一步蠶食大屏智能手機市場。
為應(yīng)對市場變化,老板吸油煙機曾階段性傳播“大風量”。當時市面上主流吸油煙機出風量是每分鐘13-15立方米,老板在17立方米大風量吸油煙機上擁有領(lǐng)先優(yōu)勢。定位“大風量”后,老板銷量回暖,緩解了競爭壓力。
老板吸油煙機從“大風量”到“大吸力”
2011年,智能手機屏幕以iPhone 4和4S為代表的3.5英寸為主,三星直接推出5.3英寸屏幕的Galaxy Note,重新定義了大屏智能手機。吃到大屏甜頭的三星于2012年推出了4.8英寸的Galaxy S III手機,銷量一鳴驚人,三星一時風光無兩。
智能手機行業(yè)中,三星并未依靠強調(diào)屏幕尺寸取得長遠發(fā)展。
2007年,和其正以與王老吉同樣包裝、同樣容量、同樣顏色的產(chǎn)品進入涼茶市場,并訴求“清火氣、養(yǎng)元氣”,銷售并不理想。2008年,和其正改變策略,推出600毫升瓶裝產(chǎn)品,并傳播“瓶裝更大氣”、“大瓶更盡興”以此搶占市場。此后,和其正也推出了480毫升罐裝產(chǎn)品(王老吉為310毫升),主打“大罐更盡興”。
和三星一樣,涼茶行業(yè)中,和其正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。
此時,老板并未選擇一味求大、陷入出風量比拼陷阱,而是另辟蹊徑——重新定義大吸力,從“攏吸、強濾、速排、節(jié)能”四方面,打造大吸力系統(tǒng),不再以單一指標風量來衡量吸力大小,讓對手猝不及防,且進一步鞏固了自身“大吸力”定位和市場地位。
和其正涼茶“大包裝”
與三星和和其正不同,老板完成了從強調(diào)物理屬性到關(guān)聯(lián)品類屬性的升級。
簡而言之,品牌定位最核心在于挖掘消費者心智,尋找認知中重要的品類屬性。僅僅比拼物理屬性很難真正建立品牌認知。
依靠比拼物理屬性,短期內(nèi)存在一定差異化,可以刺激銷量增長;長期來看缺乏競爭壁壘,很難進入消費者心智。從實踐來看,定位只有緊密結(jié)合認知中品類創(chuàng)新的重要屬性,才能真正建立品牌認知。
營銷中,很多企業(yè)常常熱衷于通過強化品類的物理屬性尋求戰(zhàn)略突破,譬如更大的屏幕、更多核的處理器、更高像素的攝像頭等,誤以為更高的參數(shù)可以換取更高的市場份額。
定位確立初期,老板依然將出風量大于每分鐘17立方米的吸油煙機定義為“大吸力”。隨著老板大吸力吸油煙機市場份額節(jié)節(jié)攀升,諸多品牌紛紛跟進,推出18、20甚至更大出風量產(chǎn)品。
然而,“大風量”和“大屏幕”、“大包裝”一樣,終究只是一個純物理屬性,只適用于階段性傳播。尤其是在競爭對手隨時可能推出更大排風量產(chǎn)品的情況下,老板必須找到一個能夠真正長期堅持的定位方向。